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2022年7月1至9日,永利集团3044欢迎光临永利集团3044欢迎光临商务英语2001班“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在辅导员陈惠紫的带领下,对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研,深入学习武汉汉绣和汉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内涵和独特价值,在实践中扩大武汉非遗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增强文化认同,探寻合适的非遗文化传播方式。
楚韵遗风重彩汉绣
汉绣是流行于湖北省荆沙、武汉、洪湖一代的传统刺绣艺术,从古至今已经传承了2000余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作为楚文化的重要载体,始于汉,兴于唐而盛于清,数百年风雨飘摇,经历过几度兴衰,几代人寂寞坚守,至现今长盛不衰。
与其他绣种相比,汉绣使用以平金夹绣为主要表现形式,以粗犷浓艳、浓墨重彩的特色独树一帜,整体华贵多彩、富丽堂皇。汉绣因其构思大胆,色彩浓艳,画面丰满,装饰性强等特点于民间盛传。
在探寻汉绣文化的过程中,永利集团3044欢迎光临永利集团3044欢迎光临的来访团队分别采访了中国首届刺绣艺术大师暨武汉汉绣艺术研究院院长任本荣的弟子陈才珍老师,和现武汉汉绣研究院院长任炜老师。从两位老师的介绍中,团队成员们了解到汉绣如今的发展境况。从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工业的发展热潮到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汉绣遭受过沉重打击,很多优秀的汉绣作品被毁坏。但在汉绣第四代传人任本荣先生的努力下,汉绣文化得以传承,拥有了专门的工作室、博物馆,并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发展至今,汉绣的传承与传播正以蓬勃的姿态走进校园、走近百姓。一直以来,汉绣代表性传承人都同各职业学校、大专院校开展合作,尤其是对聋哑人等弱势群体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汉绣的保护传承,也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贡献。而汉绣作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从未丢失服务于人民大众的本心。
汉绣对于武汉意义深远,“武汉汉绣”是湖北省首个文化类地理标志商标;为湖北带来荣誉的同时,更为武汉守住了一项传统古老的技艺,让千年传承延续至今,成为湖北非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华国粹百态汉剧
汉绣之“汉”是汉代的“汉”,而汉剧之“汉”是楚汉的“汉”。400年来,汉剧从湖北、武汉、汉水一带发源,不断交融南北文化、开创了“皮黄合奏”的新型唱法,自明代中期起就广泛传播于湖北、湖南、广东、江西、福建、云南、贵州、陕西、河南等地。清嘉庆道光年间,徽班进京促成“徽汉合流”,汉剧更为京剧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川剧、滇剧、桂剧、湘剧、粤剧、赣剧等地方戏曲剧种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汉剧亦是研究戏曲板腔体系、戏曲音乐结构演变的重要史料和进行艺术创新的重要资源,已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武汉汉剧院7月4日上午,外院学子与汉剧院研究部主任张志文老师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采访交流。在这位汉剧知名“小生”口中,学子们了解到汉剧的历史、剧目制作过程等丰富的汉剧文化知识。当被问到“对汉剧未来发展前景有何看法”时,张志文老师谈到,当下的快节奏时代,各类传统戏剧都面临同样的困境——受众群体越来越小,对观众要求高,需要其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加之流行文化、快餐文化的冲击,汉剧逐渐成为小众艺术。为了与时俱进,汉剧也要有创新。但无论怎么创新,都始终要坚持“重行不重派”、“帝王将相主题”、“程式化中的生活化”三大特色,不能因为创新丢失了剧种个性。在汉剧人看来,更重要的是将汉剧当中最精华、最本质的东西传承下去,给后世的艺术形式、舞台表演提供养分,让经典得以永垂不朽。
而最近由梅州发起,武汉牵头的五省汉剧申报世界“非遗”的项目有了新进展,各方正在积极收集和整理各项资料,为汉剧申报世界非遗而努力,从而将汉剧更好地传承与传播下去。张志文老师谈到,汉剧要发展,不仅需要依靠政府的支持,更需要创新,在保留汉剧独特的大众化、生活化特色的同时,吸纳新的时代元素,创作出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以传统作为发展的根源,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始终坚持汉剧的特色,让汉剧代代相传。正如武汉汉绣研究院院长任炜老师所呼吁的:“欢迎所有的年轻人热爱自己的国家和传统文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增强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
活态宣传引人入胜
在三次采访结束后,队员们通过整合、剪辑寻访过程中收集到的素材,制作成宣传汉绣的短视频。为不影响公共秩序,成员们采取流动宣传的方式,在解放公园、光谷步行街等人流较多的地点随机采访路人,邀请他们通过“看视频找答案”的方式进行抽奖,送出非遗周边和古风小配饰。连续两天下来,队员们在来往路人中得到了积极的反馈。
成员们用这种简单的方式让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汉绣、汉剧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增进了群众对汉剧、汉绣的了解,扩大了武汉非遗文化的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更加迷人的光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传承保护非遗文化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本次社会实践意义非凡,以“探寻武汉非遗文化”为主题,帮助大家深入认识了其概念内涵和独特价值,在实践中扩大了武汉非遗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认同。